立夏 | 萬物至此皆長大——徽文節令之美
春意闌珊處,立夏款款來。當第一縷溫熱的風拂過校園的梧桐,當陽光開始有了灼人的溫度,我們便知道,夏天來了。
立夏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,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"立夏,四月節。立字解見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時皆假大也。

立夏三候:聆聽自然的律動
古人將立夏分為三候,每一候都是自然細微變化的見證。
一候螻蟈鳴:田間地頭的螻蟈開始鳴叫,仿佛在宣告夏日的來臨。
二候蚯蚓出:濕潤的土壤中,蚯蚓掘土而出,為大地增添生機。
三候王瓜生:藤蔓植物迅速攀爬,王瓜的果實漸漸成形,綠意蔓延。
這些細微的變化,提醒我們放慢腳步,去感受自然的呼吸。或許在某個午后,你也能在校園的某個角落,聽見夏蟲的低吟,看見藤蔓的攀援。

立夏習俗:傳統里的夏日印記
立夏不僅是一個節氣,更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。
嘗新:立夏時節,許多地方有"嘗新"的習俗,品嘗新鮮的時令蔬果,如櫻桃、青梅、蠶豆等,感受初夏的鮮美。
秤人:古時立夏有"秤人"的習俗,人們相信這一天稱體重可以祈福消災,尤其是孩童,寓意健康成長。
斗蛋:孩子們將煮熟的雞蛋互相碰撞,蛋殼不破者為勝,充滿童趣的習俗里藏著對夏日的期待。
這些習俗雖已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,但它們承載的文化記憶,依然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傳承。

立夏詩詞:在墨香里邂逅夏天
立夏,是詩人筆下的綠蔭漸濃,是詞章里的熏風初暖。古往今來,文人墨客以細膩的筆觸,描繪著這個節氣的獨特韻味。
范成大《村居即事》寫道:"綠遍山原白滿川,子規聲里雨如煙。"寥寥數筆,勾勒出初夏田野的蔥蘢與朦朧。
陸游《立夏》吟誦:"赤幟插城扉,東君整駕歸。"以赤幟喻指炎日,宣告夏日的正式來臨。
楊萬里《閑居初夏午睡起》則捕捉了夏日的慵懶:"梅子留酸軟齒牙,芭蕉分綠與窗紗。"讀來仿佛能嘗到青梅的酸澀,觸到芭蕉的清涼。
這些詩詞,讓立夏不再只是氣候的轉變,更成為流淌在文化長河中的詩意符號。不妨在這個立夏,捧一卷詩書,在墨香里感受千年前的夏日風情。

立夏寄語:青春如夏,向陽生長
立夏,是生長的季節,也是奮斗的季節。校園里的我們,正如這初夏的草木,充滿無限可能。愿你在熱烈的陽光里,保持向上的姿態;在偶爾的雷雨中,學會堅韌與等待。
這個夏天,愿我們不負時光,如萬物般茁壯成長。綠蔭鋪野換新光,薰風初晝長。
立夏已至,你準備好迎接這個夏天了嗎?